龙8long8中国当枝头的花儿,随着春风轻轻飘落,唯美而浪漫。万物随着岁月的温度,悄然生长。
曹豳,字西士,南宋诗人,诗词风格朴实粗犷,是一位为官清廉、正直敢言的爱国诗人。
暮春时节,诗人并没有因为暮春而感到愁怨,字里行间流露出喜悦的心情。因为树荫浓密代替了繁花飘落,代表着生命的繁盛和生长,池塘蛙鸣代替了黄莺啼鸣,充满生机与活力。
诗中写道:春天即将过去,没有人注意门外纷纷飘落的花朵,树荫绿浓,无边无际,遍布大地。
已到暮春时节,树上的黄莺也逐渐停止了啼鸣,莺歌燕舞的景象逐渐消失,我独自站在长满青草的池塘畔,聆听青蛙不停地叫声。
李涉,唐代诗人。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为陕川司仓参军,后又被流放南方,心情低沉郁闷。
暮春时节,诗人登山赏春,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谈,无意中解开了心中沉积已久的苦闷,逐渐放下了对世俗的的沉溺和忧烦,于是欣然提笔,在寺院墙壁之上写下此诗。
他说:整天昏昏沉沉的,仿佛生活在醉梦之中。突然听说春天即将过去,于是我勉强自己去登山寻春。
我穿过竹林,来到一座寺庙,偶遇一个高僧。在与高僧的畅谈之中,使我这虚浮的人生,又得到了半天清闲的快乐时光。
全诗语调平淡,但含蓄蕴藉,余味悠长。人生,只有淡化人生功利、平和心态,哪怕面对惨淡的现实,也能处变不惊,才能笑对人生,憧憬未来。
岁月更迭,又到了春天快要结束之时,这让人怎么走出翠绿的帷帐?独自站在落英缤纷的花丛中,只见一双燕子在微雨蒙蒙中飞来飞去。
此情此景,让人心痛欲绝,多年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。每当夜幕降临,愁苦的感觉如影随形,蝉在凄凉萧索的夕阳下映出光辉。
翁宏,字大举,唐末五代诗人,其诗今存三首。该诗写女子暮春怀人,反复描写其触景伤怀,忧思难解之情。
千古名句“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”两句,细腻深刻,委婉含蓄,融情入景,以此两句成就了全篇。北宋词人晏几道在《临江仙》中引用了这两句,更显蕴藉悠长,仿佛此句是为此词而生。
这首诗语言朴素,含蓄隽永,描写诗人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的苦读精神,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从容与恬淡无欲。
双双麻雀跳跃的影子,在书案上移动,片片柳絮随风飘进屋内,静静地落入砚台上。
我悠闲地坐在窗前,埋头书案,专注地阅读儒家经典《周易》,浑然不知春天过去了多长时间。
钱起,字,仲文,唐代诗人,他是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,诗以五言为主,与刘长卿齐名,称“钱刘”。又与郎士元齐名,称“钱郎”,当时称为“前有沈宋,后有钱郎”。
这首诗,描绘了暮春时节,诗人回到故山草堂所见的景色,诗风质朴,意境清幽,勾画出一幅生动的暮春图景。
诗中写道:山谷口已是春意凋残,黄莺的啼声也渐渐消失,迎春花早已凋零,只有片片杏花纷纷飞谢。
令我怜爱的,是那山窗下的幽竹,翠绿葱茏,摇曳多姿,当窗挺立,好像在迎接我的归来。
高启,元末明初文学家,是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之一,并有“明代诗人之冠”美誉。
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“西园”的景色,清新自然,寓情于景,画面感突出,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。
池塘边绿草如茵,阳光下,水面波光粼粼,春天的绚烂的景色,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。
黄公度,宋代诗人,晚唐诗人黄韬的八世孙。黄公度工词善文,艺术造诣很高。这首诗描写作者缓步春山之所见,勾画出一幅幽美静谧的暮春景象,表现出作者闲适的心情。
诗中写道:我漫步在春日的山林之中,去感受春天的气息,黄莺的啼鸣已经悄然消失,燕子飞来飞去,在忙碌地找食。
没有人注意到,路边的桃花已经落尽,但当我掬起一捧溪水洗手时,惊喜地发现,涧水中依然散发着桃花的香气。
梅花残败凋落,像少女卸去残败的妆容一样,海棠花盛开,鲜艳的红色又涂抹到海棠花之上。
等到荼蘼花凋落,春天就结束了,这时一丛丛,一缕缕的天棘又爬上长满苔藓的院墙之上。
此诗以梅花、海棠、荼蘼开落的先后次序,直至百花凋残,天棘爬满墙,来表现从暮春到初夏的更替。
诗中流露出诗人留恋岁月、感叹年华易逝的感伤情绪。这首诗用平易浅近的语言、拟人化的手法细腻地表现出平淡无奇的生活景观富有美感诗意。
这首诗应作于1132年晚春时节,李清照定居杭州,病中愈加思念故乡,写下此诗。
春天快要过去了,不知为何思乡之情越来越强烈。病中无力,无心呵护秀发,梳理起来只恨头发太长。